2025年中国汽车业站上新起跑线
发布时间:
2025-01-25 10:01:54
“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突破70%。”在吉利汽车开年的销量目标会议上,吉利高层
“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突破70%。”在吉利汽车开年的销量目标会议上★★★,吉利高层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郑赟对记者表示,众多合资品牌已经开始以“换将★”为突破★★,打响份额保卫战。以大众为代表的转型者正设立更多在华有研发自主权的实体,将车型开发从德国总部转移至中国★★★,确保在中国直接决策并加速本土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张永伟说,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5%,预计2025年将达到65%。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更是超过70%★★,预计2025年将达到76%★。基础智能化2025年将进入全面覆盖阶段。
三个重要市场占有率指标悉数超过50%,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升级突破★★,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站上以“电”为主★★、以★“智”推进、自主品牌竞争力领跑的新起跑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创新高的数据背后★★★,汽车产业变革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并实现了全方位跃升★: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连续五个月超过50%,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2024年上半年就已超过55%,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
“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至新高。几年前,渗透率仅在限牌的大城市较高,如今,不论限牌与否、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渗透率都走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与2023年同期相比★★,各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说★★★。
巩旻说★★,全球品牌在中国需要重新调整策略,改变组织架构以及重新“定位★★★”中国。“中国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全球最大市场★,而是汽车最新技术的全球研发中心,跨国车企应更多利用这些资源,转变中国在其全球版图中的角色。★”
智能化渗透率过半,代表了智能化进入了真正的拐点,同时,“软件定义汽车”正逐渐演变为“AI定义汽车★”。
电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65.2%,较上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
“AI+”也让汽车产业外溢出第二增长曲线★。张永伟说,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从特斯拉到小鹏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主流车企纷纷投身飞行汽车、具身智能,计划投入资金多达千亿元,通过布局这些与汽车产业有极高相关性的未来赛道,赢得未来市场。
★“AI+★★★”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为界,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并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孵化出更多未来赛道。
张永伟说,过去跨国车企在中国做的是技术、供应链“两头在外”的本土化,新的本土化则是★★“在中国,为世界”,需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技术向外,利用中国技术赋能全球;二是市场供应链向外★★,带着中国供应链实现全球布局。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确实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由过去合资品牌主导的格局变成了自主品牌为主、跨国企业为辅的结构。中国市场的变化超出了很多跨国企业的预期★★。巩旻表示,全球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开始逐步下滑,2024年★★★,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加速下滑。中国本土品牌的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年从65%爬升到了84%。同一时间,外资品牌产能利用率从73%跌到了56%。过去10年,平均每年合资车企在中国赚取了约200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年,2023年降了大约1/3,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跌了近一半,200亿美元利润池正在不断缩减。
吉利汽车刚刚在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吉利称,智能汽车是当前深度融合AI技术的重要载体之一,未来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移动工具,还将具备自我意识,成为有智慧、有温度★★、有情感的“出行智慧生命体★★”。
“AI在研发端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并显著提高研发效率。AI在整车与产业链条上将加速端到端的应用★★,进一步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说★★。
在张永伟看来★★★,汽车产业的技术高地和汽车企业的战略竞争支点正在向AI驱动的智能化快速迁移★★★。过去的竞争力已经很难支撑汽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未来必须建立以AI驱动的智能化发展模式,实现战略迁移★★。
基于强大的AI能力,特斯拉此前发布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并宣布将在部分已有车型上实现无人监管的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风向标企业的动作进一步加快了汽车的AI进化速度★★。
专家认为★★★,外资品牌必须做出重大改变才能在中国市场继续有所作为,按照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定义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强化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充分利用中国在电动和智能方面的资源。
高阶智能化也呈现快速增长★,国内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11%★★★,预计2025年达到20%。★★★“202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竞争焦点肯定是智能化★★,大模型、城市NOA、端到端★、自动驾驶辅助等智能技术将快速产业化,未能进入智能化门槛的车企面临被淘汰风险。”岚图汽车CEO卢放说★★★。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计划进入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赛道★★★,现在也许相当于2007年的移动互联网,或者2012年的新能源。★”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的全部”,称理想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
关键词:
推荐新闻
|大发彩票 - 购彩大厅welcome2024年12月16日
2025-03-14
【基层动态】 织密治安管理“安全网” 筑牢物流寄递业安全防线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