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行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全国两会看绿色金融亮丽画卷
发布时间:
2025-03-14 22:43:24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实践层面看,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制定四个重点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浙江湖州已出台首个地方转型金融发展路线图★。
金融与绿色双向奔赴★,得益于顶层设计绘就的清晰★“路线年,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杰看来,绿色金融自此以体系化思路推进,开启了快速发展的十年。
——绿色金融标准应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以其所在的铅再生行业为例,建议相关部门更新产业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将企业碳减排量、能源消耗等指标与信贷条件挂钩,提供更多定制化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加力支持对节能减排作出贡献的产业。何杰还表示★,应加快出台绿色金融细分领域的标准★,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绿色金融的加持。
何杰认为★,新发展阶段★,除了重点支持★“纯绿★”经济活动,还要加大对“非绿”行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创新与碳减排挂钩的金融产品,完善转型金融发展的激励机制。
乘产业发展之东风★,绿色金融振翅高飞。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已走在世界前列,绿色信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书写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取得了瞩目成果★。
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绿色金融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围绕绿色金融发展★,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当前,商业银行积极搭建碳账户体系并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以碳账户“小切口”激活绿色低碳发展“大动能★”。
“我们在银行开立了碳账户,银行会依托碳排放数据为我们提供金融服务,完成碳配额采购。”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帮助企业算好★“减碳”账。
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跃然纸上。当前,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逐步形成★,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规模也领先全球★,步子迈得稳、走得实。截至2024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4★.1万亿元。
以绿色债券为例,王冬胜认为,要以高标准、国际化、市场化为牵引,推动绿色债券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进一步打通境内外资本与绿色项目的对接通道。
——绿色金融产品结构尚需优化。“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总量可观★,但仍处于重债权★、重担保的发展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说,虽然绿色、绿色基金等领域也有所发展★,但政策体系应继续向相关领域倾斜★,并重点评估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效果★,突出绿色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实现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绿色发展★,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对未来的承诺。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绿色金融必将绘就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画卷。(上海证券报记者马慜、陈佳怡)
一个个案例印证着金融机构在绿色转型中角色的悄然变化。“在书写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在完成从资金中介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转变★。★”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方婉蓉说。
在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一线金融服务人员的感受尤为真切。“绿色企业技术门槛较高★,业务模式创新性强。”上海分行淮海支行行长袁洋说,这需要银行从业者跳出传统信贷思维,不断关注行业动态,优化服务模式★,从技术可行性★、政策支持力度和环境效益指标等方面考察企业,为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化工、钢铁等工业行业往往被认为减排难度较大★,在减排方面需要开展更为复杂的转型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王冬胜认为,转型金融是传统高碳行业转型的关键支撑,高碳行业及企业的转型成效★,关系着★“双碳”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放眼全国各地★,一幅绿色新图景正如这经纬纵横的路网般铺展开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未来三十年★,我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的累计规模将达到487万亿元。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转型正在神州大地上深入开展★。
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在高速公路与服务区匝道间的挡土墙上,许多光伏板整齐排布。得益于国开行山东分行的融资支持,该项目已于2024年底迎来全线通车★。
实际上★,资金支持已不是绿色金融的全部★,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内涵和手段正在不断拓宽。碳账户,即社会主体碳足迹、碳排放权边界以及减碳贡献的记录账户★,就是一个新工具。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路径★,绿色金融跟随产业发展与时俱进★。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赋予绿色金融新的时代使命★。2024年,《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印发,为绿色金融发展指明方向★。
——制定出台转型金融标准。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现阶段绿色金融仅支持我国约10%的经济活动,不足以支撑范围更广的传统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
方婉蓉表示★,防范“洗绿★”和★“漂绿”风险是绿色金融业务合规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绿色金融标准与认证体系。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关负责人认为,绿色金融的配套机制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比如绿色概念定义、碳减排核算、碳足迹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和方法学,以及吸引社会资金稳定持续投入的机制等。
在哈尔滨市★,某热电公司技术人员正实时监控供热管网数据,确保供热系统平稳运行。作为大型保供企业★,这家热电公司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需按时清缴配额,完成碳市场履约★。
★“顶层设计的出台,让绿色金融的政策思路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下阶段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引★,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说。
聊起这个数千公里外的高原项目★,该公司资产运营部副总经理谈一鸣底气十足。得益于兴业银行提供的绿色信贷支持,这家成立仅五年多的企业已累计实现出货量15吉瓦时(GWh)、产值约100亿元★。
“绿色低碳转型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在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说,金融机构可以为绿色产业扩大发展和传统行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加速推动经济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盐湖旁的工厂里,盐湖卤水正在被提炼为“白色石油”——锂。过去,这里盐湖提锂所需的电力只能依赖柴油发电机。如今★,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这片土地注入“绿电”新动能★。
方婉蓉介绍★,该行通过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一家民营风力发组整机制造商上游超200家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从而支持了供应链上的绿色转型★。
各领域绿色金融政策持续完善并细化★。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联合发布了《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银行业业发展绿色金融有了★“施工图★”。
关键词:
推荐新闻
|大发彩票 - 购彩大厅welcome2024年12月16日
2025-03-14
【基层动态】 织密治安管理“安全网” 筑牢物流寄递业安全防线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